面對自我 夢想動機

檢視 4 個不想上班症狀,你該換工作了嗎?

0 Shares

坦白說,我曾厭倦過,每當早晨鬧鐘響起時,當下可以清楚感覺到內心一陣無力感襲來,且在去公司的路程上,步伐也不再輕盈,起初還覺得工作勝任有餘,後來的每一天,深知有一天,還是要遞出辭呈,終於在兩年後,真的離開了原本的舒適圈。開始在外頭闖盪,現在回頭看那段時光,總是在想人生是不是缺少了些什麼?

為什麼會不想上班?

毫無挑戰性的工作內容

曾經在上海待過兩年的我,回來台灣後,雖然在做同樣的事,但因市場規模與靈活性與以往不同,挑戰性突然從五顆星轉變為二顆星,剛開始還覺得輕鬆,等到台灣市場業務範圍運作穩定之後,開始做著千篇一律的事。你也可以理解為,接下來的每一年進步空間僅微微增長。

留住的初衷已不在

同時回顧後,也發現當時被這份工作深深吸引的初衷,經過環境朝代的轉變,也已經慢慢在消失。這時很容易發現,每天的自己,在這份工作上沒什麼目標與成就感。

不想跳出舒適圈

當時也不是不想離開,只是想著都已經待五年,這段期間辛苦建立起來的信任感,人脈、抬頭還有薪資,工作難度也在能力範圍內,日子過得輕鬆愜意,實在也不想離開這舒適圈。那段期間,也錯過了很多獵頭提供的機會。

不敢跳出舒適圈

一直到了第七年,認知自己無太大的成長空間,也開始擔心跳出去後,新的工作待遇不如預期,對自己沒有足夠自信。輾轉之間,仍無法有較好的機會出去,只好繼續在公司內協助組建兩個全新的商業模式。

如何擺脫現況

在我意識到想離開但又捨不得跳脫舒適圈的那幾年,每年幫助自己前進的是,我會審視過去一年在工作上的成績,看看哪些戰果能被量化,顯得價值或哪些是很大的自我突破。

接著,一般會再花 1-3 個月試著更新到履歷上去,履歷是使用 CakeResume 的服務 ( 可產 PDF 及線上網頁 ),同時,調整自己心態,開放尋找新的機會點,現在回頭看,至少那幾年應該去聊聊新的工作機會,而不是婉拒對方。

最後,另外也很有效果的方法是,讓身邊好友知道你想更換跑道,這時平日累積良好的專業形象,就會派上用場,一般朋友都會幫助你留意新的工作,甚至還會協助內推。

個人經驗在 35 歲前,只要你積極尋求轉職,快則一個月,慢則半年,應都能在原有的工作上,找到下一份適合的工作,順利轉換過去。

試著窺見自己的內心

拋去工作後,你是誰?

你曾厭倦現在的工作,不想上班嗎?
你曾厭倦現在的工作嗎?在腦袋中拋下工作,試著思考你是誰

如果時光能重來,我會建議當我在職場獲得初步成功時,應先拋下工作,單純思考 45 歲後的我,真正最想做的什麼,這個目標,將可以支撐我用更高的維度與格局,往前看與前進,並且能更有勇氣重新檢視,現在的工作是否適合你,還是該動身前往下一個挑戰了。

45 歲,一個優先考量生存大於任性的年紀

前陣子喬凡娜遇到一位朋友打來詢問我,公司在進行檢討流程時,是否有按照法令辦理,原因是因為他接收到公司要求對他的溝通方式進行改善,當時與他談了兩小時電話的話,對以下這段對話感到印象深刻:

我無法失去這份工作,不像妳還年輕,遇到還可以重新來過。

45 歲已經到了履歷很少被開啟的年紀,況且這份工作還有我想要完成的目標。

那一通電話,讓我深刻意識到危機,45 歲的中年危機,隨著薪資與年紀逐步升高,現實的職場上,還能夠讓我們再奮戰幾年呢?!當然,還是有能力很好的人,可以一路穩定待在同間企業,平步青雲,但這樣的人,畢竟屬於少數菁英;或待在大型企業安於現狀,不太會被裁員的職員。

上述所說的這些情況,其實都是自己的選擇,沒有對錯,只是我不禁思考,難道人們只能被動的等到 45 歲到來,然後哪一天要是發生類似朋友的事情,那該如何是好。

清楚自己為何而戰

為了降低這樣的情況,前陣子我也開始在盤點自己的專長與興趣,還有思考哪些事情是退休後想要去執行的清單,所有的奮戰不再僅僅以職場晉升為唯一目標,而是找出哪天不幸脫離穩定生活的企業後,我還能有什麼專業來貢獻給他人,以及能夠提供什麼樣的服務進行變現,這過程哪些能力是我現階段還缺乏的,以致於你無法靠這項服務來變現。

透過這樣的思考後,我反而對於是否要回去上班這件事,自然浮現答案,而不是像過往是為了上班這個價值觀而去上班,相信在帶著清楚自己為何而戰的目標,再返回職場時,這時在工作上會顯得更有目的,不再僅是為了追求成就、關注與晉升。

0 Shar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