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沃倫·巴菲特自1977年以來的年度股東信,我利用 AI 的統整能力,總結了他幾乎每年都提到的十大核心投資思想,檢視下來,跟我花費去巴菲特學院所上課學到的價值投資心法,確實是一樣的,特別整理出來當投資的隨手備忘,這些原則是巴菲特長期成功的底層思維,也是價值投資者應該關注的重點。
1. 投資企業,而不是股票
巴菲特每年都強調,投資應該專注於企業的長期價值,而非短期股價波動。他不會因市場情緒而頻繁買賣,而是尋找有堅固護城河、可持續發展的企業。例如,他多次提到可口可樂和美國運通,這些公司因其強大的品牌和業務模式,使得伯克希爾能夠持有數十年。
「如果你不願意持有某支股票 10 年,那你甚至不應該考慮持有它 10 分鐘。」
2. 保持長期視角
巴菲特每年都會強調:「我們的最愛持股期限是永遠。」他強調,短期市場波動無法決定一家公司的真正價值,投資者應該有長期耐心,專注於企業的基本面,而不是市場的情緒。
「市場短期是投票機,長期是秤重機。」
3. 避免過度交易
巴菲特經常提到「低買賣頻率」的重要性,因為頻繁交易不僅會帶來稅務與手續費成本,還可能讓投資者因情緒驅動而做出錯誤決策。伯克希爾的投資組合變動極少,體現了他「坐等回報」的哲學。
「投資最好的方法是找到偉大的公司,然後什麼都不做。」
4. 買入「護城河」企業
巴菲特強調投資「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」,這類企業通常具備:
• 強大的品牌(如可口可樂)
• 高用戶黏著度 / 高轉換成本(如蘋果)
• 獨特的商業模式(如保險業務)
• 網絡效應(如美國運通)
他每年都提到這類企業的重要性,並稱之為「護城河」(Moat)。
「如果你找到一個擁有寬闊而持久護城河的企業,你就擁有了一個偉大的投資機會。」
5. 市場恐慌時買入
巴菲特在每次金融危機後的股東信都會提到:「別人貪婪時恐懼,別人恐懼時貪婪。」例如:
• 2008年金融危機,他利用市場恐慌,投資了高盛與美國銀行。
• 2020年新冠疫情,他保持耐心,等待更好的買入機會。
他強調,市場短期波動無法改變優秀企業的本質,危機往往是最好的投資機會。
「當潮水退去,你才會知道誰在裸泳。」
6. 企業管理層很重要
巴菲特每年都讚揚伯克希爾旗下企業的管理團隊,認為投資一家企業時,應關注管理層的誠信與能力。例如:
• 他長期讚譽可口可樂CEO羅伯托·戈伊蘇埃塔(Roberto Goizueta)。
• 對於蘋果,他特別推崇提姆·庫克的領導能力。
「投資者應該尋找誠信、聰明且有活力的管理層,缺一不可。」
7. 估值合理時買入
巴菲特常說:「用合理價格買入一家優秀企業,勝過用低價買入一家普通企業。」他每年都提醒股東,千萬不要因為股票便宜就買進,而要確保企業本身值得投資。
• 1996年股東信:他警告市場狂熱導致「價值錯配」。
• 2000年網絡泡沫:他拒絕投資科技股,因為當時估值過高。
「價格是你支付的,價值是你得到的。」
8. 持有充足現金,避免槓桿
巴菲特每年都提到伯克希爾保持巨額現金儲備,以應對經濟衰退或投資機會。例如:
• 2008年金融危機,他手上握有超過400億美元現金,可立即投資。
• 2020年新冠疫情,他手握1370億美元現金,準備撿便宜貨。
此外,他強烈反對槓桿(借貸投資),認為「槓桿會摧毀投資者的耐心與理性」。
「我們不會因為短期市場機會而動用槓桿。」
9. 簡單比複雜好
巴菲特的投資哲學是「不要投資自己不懂的東西」。他每年都強調,投資應該簡單直觀,而非依賴過於複雜的數學模型。例如:
• 他避開衍生性金融商品,認為它們風險過高。
• 他投資「大家每天都會用的產品」,如食品、保險、支付等。
「我從不試圖通過跳過七尺欄杆來獲勝,我只尋找一尺高的欄杆,然後跨過它。」
10. 投資者應該有耐心
巴菲特多次提到,投資的最大優勢不是智商,而是耐心。他經常舉例:
• 他等待多年,才在2000年代買入可口可樂。
• 他花20年才建立蘋果的巨大持股。
他每年都告誡投資者,不要急於求成,而是應該把投資視為一場馬拉松,而非短跑。
「時間是優秀企業的朋友,是平庸企業的敵人。」
結論:巴菲特每年股東信的核心
這十條原則是巴菲特在每年致股東信中不斷重複強調的投資原則。這些思想不僅適用於股票投資,也適用於企業經營與個人財務管理。
✅ 總結這些原則,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可以歸納為:
• 投資企業,而非股票價格波動。
• 專注於長期價值,避免短視行為。
• 低頻交易,只在合理估值時買入。
• 只投資自己能理解的商業模式。
• 保留現金,以便在危機時進場撿便宜貨。
這些原則經過數十年的市場檢驗,仍然適用於現今的投資環境。
若能真正內化這些核心思想,投資成功的機率將大大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