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新生代運營球員上場:從業務反射到運營大腦的養成計畫
大家好,今天想來跟大家分享一個「養成計畫」的故事。話說,最近我團隊裡來了一位新夥伴,業務出身,反應速度一流,業務需求一來,我觀察他容易基於業務經驗的感同身受,直覺反應便是立馬拍板答應。這種「業務本能」讓我看了覺得一方面佩服,一方面……有點緊張啊。
業務反應模式:看起來很快,其實很危險
這位夥伴的回應方式很「直」,業務部門只要提需求,他連眉頭都不皺一下就「好好好」答應了。問題來了,業務這麼快就滿足,運營這邊可就有麻煩了。因為沒搞清楚需求背後的原因,也沒思考過成本和回報,就直接開綠燈,最後可能就是一堆「撿到槍」的花費,卻沒有帶來實際的成效。
為了避免他一不小心「好心辦壞事」,我打算給他設計「基本法則」:在規則範圍內,想怎麼答應都行;但凡有任何超出規則的「特別要求」,都必須經過審核這關。我知道,這樣看起來嚴格,但這是保護他的機制,也是避免大家到最後不知所措的小撇步。
復盤100次:耐心磨出正確習慣
為了幫助他建立「反思能力」,我打算透過公司本就有的復盤機制來訓練他,一年大約有 100 次的復盤,包括每周、每月、季度和年度檢討。別擔心,復盤不是為了開會開到天荒地老,而是要建立一個「閉環」——每次檢討,總結這一周的觀察和行動,再追蹤結果。這樣一來,他能持續地在日常工作中積累商業判斷力。
還有一個小秘密:就是要讓他「跌個跤」。沒錯!當你自己犯過錯、碰過壁,才會明白為什麼我老是叮嚀,做事前要多想兩步。只有他真切地體會到錯誤的代價,才能真正領悟我為什麼要這麼「嚴格」。
從「業務本能」到「因果思維」
隨著復盤次數的增加,我也要來引導他學習「因果思維」。簡單來說,就是每次行動前都先問自己:「這樣做能帶來長期價值嗎?」這不是考試,而是一種養成的思考習慣。透過這種方式,他漸漸能從一個動作的背後,看到更大的影響,開始從業務的快速反應轉變為運營的深度思考。
從「業務本能」到「運營思維」的養成,真的不是一天兩天的事。對於這些新生代夥伴,我們管理者要有耐心,更需要策略。我這個100次復盤計畫,說白了,就是幫他「激活運營大腦」的一個「磨人」過程。
關鍵轉折的「過渡期」策略會議
每個業務階段都有不同的挑戰,我發現,在季度或年度的轉換期,特別適合安排深度策略會議。我會坐下來跟他討論下一階段的目標和挑戰,幫助他理解整體的策略,讓他在進入新階段時能更順利地找準方向。這樣一來,不僅能加強他對「因果」的理解,還能幫助他在過渡中找到方向。
管理不簡單,特別是面對新手運營,真的需要點耐心和巧思。如果你也在帶人,試試這種「100次復盤」的計畫,也許會是個幫助新人的好方法。希望這篇分享能給你一點啟發,如果有什麼問題或共鳴,歡迎留言聊聊!
Leave a Reply